《局外人》--意义

面对荒诞的人生,是偶尔体会丧失意义的痛苦还是坚定地体会无意义感

 莫尔索在面对所有的关系,亲人,友情,爱情,与所有的社会规则,葬礼,婚礼,牢狱,工作,一句“我爱你”,他与所有人保持了绝对的距离,对一切漠不关心,冷漠麻木的同时又对外界绝对的真诚,从不弄虚作假。他坚定地站在了极致的虚无主义视角之下,面对终将孑然一身离开世界的荒诞,莫尔索认为,“我怎么样都可以”,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与你交友,结婚。但是一切的实质都是没有意义的


意义之网的破碎

 我个人对于《局外人》第二段的感受并不深刻,而整个第一段都是在一种介于兴奋与迷茫的状态中看完的,大概是出于感同身受与对于作者可以给出答案的不信任。

 以高考为例,外界会不断地向高中的学生强调“好好学习才能拥有好的未来”。那么,应试教育的“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呢?主流的答案是“考上好的大学”,然后呢?伴随而来的是好工作,好婚姻,好生活,这种模糊的答案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学习的支撑力,但是一旦受到一次偶然的审视,脆弱的意义之网便即刻破碎,留下的空洞会带来极大地痛苦与虚无感

自欺式的意义

 应试教育的本质–“为了筛选人才”而进行的手段,其最终目的并非“灌输知识”,但是当时的我无法承认消耗自己的大量时间精力的目的是“通过人才筛选”,于是自欺的为学习赋予了诸如“大学生活条件更优越”,“父母可以生活更好”这种相对而言具体却仍然虚无的意义

重构世界

 莫尔索是否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就仅仅止步于提醒了人们社会的规则与人的关系本质上都是虚无?我认为他带来的是一种审视:重新审视我们所有的信念,价值,审视社会上所有规则,从而构筑坚定地世界观,莫尔索式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也是**深刻的认识到了生活的本质**(但是我并未见到他所做出的选择,书中的表述更偏向于一种被动消极的方式)


个人思考

审视意义

 莫尔索深刻的认识到了虚无,他接受了虚无,被动的选择了冷漠的生活方式,重新审视“意义”一词,我们甚至可以讨论“意义”的“意义”是什么,“讨论意义”的“意义”是什么,意义一词却只是人类符号学为了交流所创造的一个词汇,我们更应该思考的东西无法直接用文字表述,

上帝已死

 上帝死去的那一刻,人们失去了宗教信仰所带来的强烈的精神力量,意义的定义权重新回到了“个人”身上,这也导致了当代的生活每个人的意义都可以由自己构筑,虽然资本(金钱)似乎取而代之,成为了铭刻在当代人心中的强烈精神支柱,消费主义成为了新的上帝,只是无法否认的是,消费所带来的满足并不如宗教信仰,个人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思考与构筑自身的意义,同时也导致了强烈的虚无

何处寻求

 正如面对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快乐的猪的论题,需要获取生活中的大量素材并总结出自己的结论后才能将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上,在实践与思考中反思世界观,面对生活的意义每个人都可以不尽相同,(包括明确的追求金钱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让人从无聊与痛苦的钟摆中拖出

 生活的意义被我构筑在趣味之上,任何我做出的行为都应该在不违背个人道德底线,不伤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追求有趣(短暂性的欢愉与长期快乐的结合),同时我重视与他人的关系,(纵使我一度有严重的唯我论倾向,认为他人也是客体,如今我不可否认他人的主体性),我认为更多人共舞的生活会更加有趣(纵使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能力来追求生活的乐趣)



方法论


《局外人》--意义
http://example.com/2023/09/24/《局外人》-意义/
作者
z2zQAQ
发布于
2023年9月24日
许可协议